撼山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终宋 > 第1205章 邢州大治

第1205章 邢州大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邢州城可以说是大蒙古国治理中原的开始。

金国时邢州曾拥有人口十万户,到了窝阔台汗十年,蒙古铁骑进入邢州城之时,邢州只剩下一万五千户,所谓“千里萧条,为之一空,城中才百余家,皆以土塞门,穴地出入”。

一直到蒙哥汗时期,忽必烈受命经略漠南,刘秉忠、张文谦进入金莲川幕府,选良吏治理,使邢州政治清明,经济繁荣,逃往他乡的流民纷纷回来,短短十六年间户籍增加到了三万余户。

时人称之为“邢州大治”。

邢州大治对整个蒙元王朝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它坚定了忽必烈行汉法的信心,从而在中原推行汉法,它使更多的读书人归心忽必烈并走进了金莲川幕府。

等大元往后成了一个伟大的王朝,邢州大治就将会成为一段佳话。

但在这个九月的末尾,在邢州士民之间流传着的却是一段新的佳话……

“前些天邢州城还属于大元,一睁眼又归了大唐。”</br>

“这还不好吗?烧遭货,你真想等大军攻城,把我们这两个铺面砸成瓦砾,你便得劲了?”</br>

“那哪会啊,我这不是奇怪官府投降得快吗?”</br>

“哦,前几日在紫金山书院的事你没听说过?”</br>

“你给我说说呗……”

一大早,小茶肆的店主便开始给隔壁卖炊饼的摊贩说起才听到的轶闻来。

长街那边,有两名年轻的书生扶着一名老者过来,因听到了这场对话,稍稍驻足之后,选择进了这间小茶肆坐坐,还买了三张炊饼。

这老少三人都是文质彬彬,往远些的桌边坐了,并不像市井小贩那般大声喧哗,用只有彼此能听到的声音交流着。

“果然是成了一段青史佳话,千百年后世人提及这位圣明英主,少不得要提及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提及紫金山书院,也提及你二叔。”</br>

“二叔说,陛下这一句话里,给紫金山书院之褒赞太高、话中所载之期许太重,他承担不起,不降不行了。”</br>

“确实,仔细一思量,陛下亲至紫金山,如此谆谆教诲,若还不降,未免不识好歹了。”</br>

座中的老者道:“长卿当日若还不降,岂止是不识好歹?恐要让整个刘家遗臭万年。”</br>

“是,二叔唯担心连累了我父亲,毕竟父亲还在燕京。”</br>

应话的年轻人名叫刘兰章,乃是刘秉忠的过继子。其实他生父是刘秉恕,因刘秉忠年过五旬还未有子,便将刘兰章过继到长房。

老者想了想,沉吟道:“放心,元主当不至于因此而问罪你父亲,否则汉臣尽数离心矣。”</br>

“希望如此吧。”</br>

三人又小坐了一会儿,待见前方的邢州府衙中有人出来了,遂起身往那边走去。

到了府衙前,刘兰章上前行礼道:“学生刘兰章,带邢州名医颜老大夫前来觐见陛下。”</br>

“小老儿颜天翼,奉旨前来觐见……”

~~

“蒙哥的御医?”</br>

“是,颜天翼曾在蒙哥身边二十余年,告老后听说邢州大治,便落籍于邢州。走州过县地为人看病,又修了扁鹊庙,他虽无官职在身,但在邢州城地位甚高,王鄂、刘秉恕等人都十分敬佩他。”</br>

“所以呢?”</br>

“所以朕收服邢州就得尊老爱幼,安抚他。”</br>

“蒙哥的御医,那肯定救过蒙哥很多次了。你不惩治他,还要安抚他?”</br>

“朕表了态,连蒙哥的御医都能容,其他人就更安心了,往后就能有更多人归附过来。”</br>

“那关我什么事?”</br>

“找个人让颜天翼把脉看病,朕好赏赐他。”</br>

赵衿再次问道:“那关我什么事?”</br>

“你身体最差,又有宿疾,让他给你看看病。”</br>

“你身体才差呢!”</br>

韩巧儿连忙拉了拉赵衿,低声道:“你身体本来就不好啊,李哥哥特意找个名医给你看病嘛。”</br>

“狗屁名医,却也没见他把虏酋救回来啊。”</br>

赵衿抱怨了一通,但最后还是惜命,老实待在屏风后面,等李瑕接见颜天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