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妻薄情 > 第 227 章 新旧替

第 227 章 新旧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谢玄英想了片刻,道:“林妈妈岁数不小了,既然我们这边已经安定下来,明年不如让她回府,也好颐养天年。”

程丹若态度明确:“你若想好了,我没有意见,可若是问我,我却不想她走。”

他不由讶然:“为何?”

“林妈妈在你身边,母亲会更放心。”她说,“她不能亲自照看你,林妈妈能代替一二,总能安心不少。”

谢玄英不以为然:“有你照顾就很好。”

“母亲有母亲的惦记。”程丹若中肯道,“再者,林妈妈和大家都处熟了,你若让她回去,再派别的人来,岂不是平白生出事端?”

他叹口气,说实话:“我怕你觉得不自在。”

“我从来不这么想,林妈妈毕竟是向着你的。”她平静地说。

是,林妈妈是柳氏的一双眼睛,可也是一双帮衬的手,全看怎么对待——把人当做敌人,就处处是敌人,把人当做朋友,就会拥有很多朋友。

“李伯武他们,当初不也一样?”

昔年,靖海侯派李伯武等护卫送谢玄英去松江,他们何尝不是靖海侯的眼睛,但今时今日,他反倒收服了他们。

停顿一刹,她干脆挑明:“我很需要让母亲安心。”

儿媳伺候公婆,在古代是人伦天理,名正言顺。假如柳氏非要让她回京城,她很难找到合情合理的借口拒绝。

因此,最好把苗头掐死在娘胎里。www..com

林妈妈是可以争取的,柳氏也是可以争取的。团结能够团结的一切阵线,路才能越走越顺。

谢玄英听罢,晓得她都思量明白了,无须自己多言,这才道:“那听你的。”

聊完这个话题,两人又说起别的。

“怎么再看农书?”

他道:“二月就要春耕了,总不能一窍不通。”

程丹若记起一事,道:“我打算把花园铲了。”

“为何?”

“辟个菜园子,种点辣椒、土豆和红薯,这样对产粮才有数。”她说。

谢玄英认可:“也好,不过,你会农事吗?”

程丹若:“不会。”

“嗯?”

“我早有办法,你安心吧。”她拍拍他的胸口,假装是纯粹的安抚。

可惜,天气寒冷,他穿的棉袄,摸下去只有蚕丝棉的触感。

谢玄英瞧了她一眼,忽然握住她的手:“手怎么这么冰?”一面说着,一面将她的手塞入衣襟,“捂一捂。”

程丹若顿住,有点怀疑被他看穿了把戏:“我不冷。”

“我觉得你冷。”他慢悠悠地翻过一页书。

她道:“那你为什么不把手炉给我?”

谢玄英抬起眼眸,爽快地道:“也对。”于是将手炉塞给她另一只手,转而将人拉在膝上,“炉子给你,就该你给我暖暖。”

程丹若掐他的手臂:“放开。”

“不放。”他搂住她,又翻过一页书。

--

北方的春节说是春,其实依旧很冷。

晚上睡得早,早晨起得晚,如果睡不着或者醒得早,就做点别的什么运动。

比如今天,正月初七,该拜文昌星君,联诗作对,用新笔作诗文。

谢玄英给她看毛巡抚送的年礼,很得体的一些书房用具,什么水晶镇纸、玳瑁墨匣、琉璃砚台。

程丹若拿着砚台玩了会儿,刚想据为己有,后背忽然被他贴住。

“要不要试试新笔?”他打开盒子,取出一支崭新的湖笔。

程丹若瞟他一眼,把砚台放回盒子里,免得一会儿“试笔”的时候,不小心推地上砸了。

谢玄英握住她的手,问:“我们写什么?”

“随你。”

烛焰交缠,片刻后,潦草的几页大字飘落在地,屋檐下响起“簌簌”的声音,又下雪了。

转眼便是正月十五。

谢玄英又带程丹若出去看灯,但大同的元宵节和京城没法比,灯少,人也少。倒是家家户户门口堆放煤块,搭成一座塔的样子。

火焰在煤塔熊熊燃烧,光焰灼灼,比秀气婉约的灯笼多了几分粗犷和热烈。

而这样的火焰下,人们的笑容看起来并不比京城逊色。

甚至更期待,更幸福,也更悲伤。

“这是旺火。”程丹若和谢玄英都是寻常打扮,漫步在街头,“图个吉利。”

谢玄英点点头:“别有一番滋味。”

“咳。”她咳嗽两声,“别有一番烟气才对。”

烧煤还是污染太大了,还浪费。不过今年好多人家用的蜂窝煤,多少让她觉得欣慰。

当然,旺火之外,灯市也是有的,也是各式各样的灯笼,颇为热闹。

谢玄英一路看,一路给程丹若买灯,大有弥补之意。

程丹若任由他买,等到逛完回去,吩咐车夫绕路:“先去大胜街。”

大胜街的程氏孤儿院,大门紧闭,悄无声息。

虽然是元宵节,可孩子们太小,街上保不准有人贩子,给拐走了可没地方找,而灯油昂贵,天一黑,袁娇虎就会勒令孩子们睡觉,不许他们玩闹。

程丹若下车,犹豫了下,将手中提着的金鱼灯放在了门口。

这一刻,她似乎回到了从前,好像随时随地,这户人家就会走出一个别扭而古怪的小姑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