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 第八十七章 陶成章见闻 5

第八十七章 陶成章见闻 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志高从一开始就注重农村建设,经过半年多的发展,至少在李志高的直接辖地里,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建设的相当不错,就算拿到后世也算合格了,更不用说在这清末。

首先,在李志高那两个直辖实验村里,由于大量使用农用机械,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劳动力也得到大量的解放,很多种地等工作,都是妇女老人去做,已经不需要太多劳动力了,再加上使用高产粮食作物,这里的两个村,粮食产能已经超过了十个村。

特别是高产作物,虽然经历了八月份的涝灾,但由于及时排涝抢收,水稻产量还是达到了惊人的亩产586公斤!也就是1172斤!

这可是个惊人的产量,此时太平府当地的亩产量,就算是水稻,就算是丰收年,平时亩产也不会超过三百斤,一般的亩产都是在两百斤出头,现在遭受了涝灾,还能亩产千斤,这直接就吓住了所有的知情村民。

之后,再三确认后,所有的村民就从吃惊到欢呼,对李志高更加感恩戴德!

因为按照之前的协议,粮食还是按照四六分,也就是上缴六分,留下四分,这一千一百多斤粮食,就算四成,那也是四百六十多斤,比平时多了好多倍,这能不让他们高兴么?

更不用说,李志高还提供免费教育等优惠措施,可以这么说,在粮食丰收之后,对李志高最铁杆的,就是这两个村的村民,谁要是敢反对李志高,这两个村的村民就先不答应。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两个村粮食大丰收,而且亩产这么高,立刻就引起了周围人的羡慕嫉妒恨,于是新一轮的打土豪,求收留的风暴开始了。

前文说过,李志高虽然圈了不少地皮,但多是没多少人的山头,看重的是里面埋藏的铁矿跟煤矿等矿产,至于农田,李志高只是把马鞍山附近划了一万五千亩,再多,一来是李志高暂时精力不足,能力有限,二来,就是过了这个数,大多数都是其他人口比较稠密的乡村,当地的宗族地主势力很大,他们是宁可当鸡首,也不肯卖地的。

对这些当地的宗族地主势力,李志高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不是不能,而是没必要,反正当时他的接纳能力就有限,加上不想过多刺激外界,这才闷头自己搞了一万五千多亩地试验田,其中的优惠措施,也只是对贫困人士有吸引力。

正因为李志高的试验田土地上待遇很好,对那些地主吸引力虽然不大,但其他佃户可是羡慕的不行,可惜他们没有田地可献,只能跑去卖劳力,于是纷纷都跑去李志高的底盘,就算不种地,哪怕当兵当工人也很不错。

这样一来,那些地主就慌了,于是纷纷转变成恶霸,靠打手强行看住那些佃户,不许他们随便跑路,而这些佃户往往有家有业,也很难只身逃亡,加上当时李志高实力有限,暂时断了继续招工的口子,于是这才暂时稳定住了局势。

可到了现在,李志高的领地上已经开办了大大小小的工厂,招工需求旺盛,加上武装力量强大,因此许多附近的佃户都跑了,跑去李志高的底盘里当工人,别说没有地的佃户,就连那些有土地的中农富农,也为了逃避税负,纷纷抛弃田产,跑到李志高的底盘去讨生活。

之所以形成这种用工潮,主要是跟李志高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钢铁工业有关。

李志高之前虽然买了不少设备,但由于本地的人还没吃透这些技术,因此产能一直上不来,但随着好学的技术人员对技术越来越懂,随着工人越来越熟练,随着一座座高炉跟转炉的开工,本地的钢铁产量也是节节升高。

目前,李志高的钢铁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本地铁矿石以及小煤矿为原材料,以高炉跟纯氧,在太平府李志高控制的区域,不再允许地主招募团练武装,过去建的团练武装暂时不追究,但不准对任何本地农民动武,特别是对有身份证的农民更加不能乱动,动了,就得执行太平府的新法律,到时候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一点没商量余地。

就这样,所有的地主也看清了形势,纷纷加入农场联合会,也就是说,太平府至少在当涂县区域,所有的地主几乎都加入了农场联合会,受联合会的制约跟指导,可以预见的是,因为有了高产作物,如果第二年的粮食产量能有实验村的产量,哪怕只有一半,就算地租少了,但地主们过的也能比过去好。

当然,这里面肯定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农场联合会也是采取自治选举的原则,李志高只是提供高产作物种子以及农药化肥跟各种农业设备,具体分配却由农场联合会的会员联合决定。

具体说来,地主加盟之后,你本身就成了会员,不但享受会员待遇,也可以参与只能会员参加的农场联合会议,会议上可以选举会长,也可以选举其他干部,甚至自己去竞选。

农场联合会的会议定期举行,会长以及联合会的干部也定期选举,选上的干部呢,有分配物资以及审查联合会会员的权力,这样一来,增加了大家参政的热情,上传下达更快,一些小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纠正,保证让大多数人满意。不过呢,跟军队一样,农场联合会的会员就罢了,但要当会长,必须先成为光荣党党员,只有光荣党的党员,才能被选举为会长,而会长的权力是最大的。

这一点,农场联合会跟农村保障联合会在某种情况是一样的,首脑都必须是党员,只不过农村保障会的会长更像是村支书,规模小一点,但权力更多;而农场联合会的会长更像是农业公司的执行总裁,权力可能不如农村保障会的会长,但规模更大,不局限在一个村。两者其实不冲突,也可以一人兼任。

除了这些让陶成章自己也发蒙的各种农业政策,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让陶成章看到十分心惊,因为马鞍山附近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搞建设,据说光施工队的工人就超过十万人,这十万多工人每天都在用各种机械跟新材料卖力的修铁路,修公路,修房子……总之,看这个架势,马鞍山附近正在快速兴建起一座新城市!

根据周正斌的陈述,新的城市以后就叫新太平市,这个新城市里,学校医院还有市政大楼等建筑,会建设在娃娃塘附近,而那个娃娃塘,现在已经被李志高正式命名为雨山湖。也就是说,根据规划,雨山湖区以后就是新城市的市政中心,属于居民区与商业区,而马鞍山附近,则是重工业区与军事管制区,即将完工的马鞍山港,则是未来的物流港口区。

整体的城市规划,是李志高在后世找人设计的,具体建设方面,工程师还是那些美国工程师,他们搞工程建设还是很有一手的,而具体施工人员,则是雇佣的闲散劳动力,那十万人的规模,就是这个了。

十万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好在李志高现在啥都不缺,就是不缺钱,不缺钱,工人就不缺,实际上当建筑工人的收入不差。每个建筑工每月最少有五元银元卷,等于五块墨西哥鹰洋,这收入可以比拟此时的新军普通士兵了,而一个壮劳力,哪怕是当最普通的建筑工人,每月的收入在此时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五口。

可以说,光给这些人开薪水,每月支出就要达到八十万元,还不算其他建设耗费,好在李志高现在不缺钱,这才能玩这么大手笔的建筑队!

人手跟钱财不缺,而像钢筋水泥之类的东西,马鞍山的钢铁厂水泥厂等已经可以自产,虽然质量不如后世的,但搞建设还是可以的;而沥青等物,也是使用本地炼焦工厂的煤焦沥青,虽然质量差点,但铺路足够了;其他的像红砖、砂石等物,也是本地自产,但这些厂子一般都是把技术给民间资本,让他们搞民营,只有工程机械是从现代进口的。

只是这么一个大规模的建筑行为,就养活了大量的人口,刺激了大量消费,并带动了许多民营企业,顺便还收获了人心,可以说一举多得。唯一的不好,就是花钱有点多,但李志高有那些卖药以及卖各种不锈钢产品,各种手表,各种曰化用品的收入,完全可以撑得住,更不用说还有太平府本地的各种税收。

实际上,李志高现在的收入已经是多元化,不仅仅是靠从现代倒腾轻工业品了,他靠后世的设备机器,在本地开设的许多工厂,也已经开始发力,但他自己主要是建设重工业,比如钢铁厂,发电厂,化工厂等,其他轻工业,他是以技术以及设备入股的形势,放开让民营资本进入,主要是一种扶持状态。

到目前为止,李志高在辖地大力发展五小工业,其中技术加设备参股的工厂,就有水泥厂、机械厂、肥皂厂、火柴厂、卷烟厂、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面粉厂、味精厂等等等等新式工厂,除了这些工厂,也大力鼓励服务业,像餐饮业、酒店业、理发美容等行业也都大力支持、甚至连**澡堂等娱乐行业也进行了正规化管理,但像大烟馆、赌场等地却一律取缔。可以说,太平府每天都有新工厂或者新公司在开办,工业能力不断增强,人均生产总值节节攀高,只从这里看,就是一片生机勃勃。

总之,陶成章在这里连续考察了十天,可以说能去的地方都去了,能看的地方也都看了,虽然其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但总起来说,还是一个让他十分满意的地方,觉得这才是未来中国要走的方向,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跟李志高合作的信念。

而就在这时,多曰不见的李志高终于出现了,双方见面后二话不说,直接就开始了最直接的合作会谈,并很快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方案。

——————

这几章个人觉得描写略显草率,不过这是为了加快进度,才把之前写的很多章节删掉,合并成这几章,算作一个简单交代。因为问过几个人,他们都反应如果继续细写,反而会觉得没意思,因此这里只要描述一个大概就好,不必深究。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