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 74解铃还须系铃人

74解铃还须系铃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回到那间自己的熟悉的会议室,陈慕武先是提起笔,给遖京的国立东南大学的叶企孙写了一封信。

信上,他也没写那么多繁文缛节的客套话,而是直接开门见山,向叶企孙通报了自己已经在剑桥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且顺利留校这件事。

然后他就点出了写这封信的目的,那就是请叶企孙推荐一到两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己将资助他们从国内到英国,以及在英国学习生活等一系列的费用。

至于学生的人选,就委托给叶企孙自己定夺,不用再写回信,让陈慕武予以确认。

另外还有来英国的船票,如果出不起钱的话,也可以到仩海的南洋大学,去找陈慕武的大哥陈慕侨想办法。

陈慕武又另写了一封家信,告知自己的大哥,还有这么一个情况。

等到时候真有人找上门来的时候也不必惊慌,只需要提供船票钱给他们就好了。

相信以家国为重的大哥在看到自己的这封信之后,也就断然再没有再拒绝的道理。

陈慕武写的这封信,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他没有向邶大、南洋和傏山两所交大等学校广撒网,而是直接写给国立东南大学的叶企孙,其实就是看上了他手下的一个学生。

作为自己上辈子的祖师爷,赵忠尧没能拿到诺贝尔奖,一直都是陈慕武心中的一个意难平。

眼下有了机会,陈慕武自然第一个想到了他。

这次让他拿到那个正电子的物理学奖,应该没什么问题。

而算算时间,赵忠尧此时应该正跟着叶企孙在南京的东南大学当助教。

直到他跟着叶企孙离开东南大学,一起前往清华的大学部之后,赵忠尧才在那里考上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

这两件事之间,还有一年的时间差,此时不截胡,更待何时?

从剑桥往遖京拍电报实在是太费钱,在电报局发这些文字的价格,估计都能支付一张从仩海到马赛的船票了。

反正剑桥大学十月份才开学,这一封信走西伯利亚铁路,最迟也就二十多天的时间就能到达目的地,时间上来说很充裕。

……

写完了这封信,陈慕武又从柜子里抱出来自己的老伙计,那台打字机。

备战奥运会的训练不能松懈,写论文这件事也不能落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