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剑来 > 第四百六十二章 小街又有雨

第四百六十二章 小街又有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老人说道:“阮秀当年跟随粘杆郎去往书简湖,知道吧?”

陈平安点头道:“差点碰面。”

老人嗤笑道:“那你知不知道她宰了一个大骊势在必得的少年?连阮秀自己都不太清楚,那个少年,是藩王宋长镜相中的弟子人选。当初在芙蓉山上,大局已定,拐走少年的金丹地仙已经身死,芙蓉山祖师堂被拆,野修都已毙命,而大骊粘杆郎却完好无损,你想一想,为何没有带回那个本该前途似锦的大骊北地少年?”

陈平安是真不知道这一内幕,陷入沉思。

老人泄露了一些天机,“宋长镜相中的少年,自然是百年难遇的武学天才,大骊粘杆郎之所以找到此人,在于此人早年破境之时,那还是武道的下三境,就引来数座武庙异象,而大骊向来以武立国,武运起伏一事,无疑是重中之重。虽说最后阮秀帮助粘杆郎找了三位粘杆郎候补,可其实在宋长镜那边,多多少少是被记了一笔账的。”

陈平安疑惑道:“跟我有关?”

老人差点又是一拳递去,想要将这个家伙直接打得开窍。

陈平安心有所动,已经横移出去数步,竟是逆行那撼山拳的六步走桩,并且无比自然。

老人稍稍消气,这才没有继续出手,说道:“你只争最强二字,不争那武运,可是阮秀会这样想吗?天底下的傻闺女,不都是希望亲近的身边男子,尽可能得到万般好处。在阮秀看来,既然有了同龄人,蹦出来跟你争抢武运,那就是大道之争,她是怎么做的,打死算数,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陈平安神色黯然。

老人一手负后,一手摩挲栏杆,“我不乱点鸳鸯谱,只是作为上了岁数的过来人,希望你明白一件事,拒绝一位姑娘,你总得知道她到底为了你做了哪些事情,知道了,到时候仍是拒绝,与她原原本本讲清楚了,那就不再是你的错,反而是你的本事,是另外一位女子的眼光足够好。可是你如果什么都还不清楚,就为了一个自个儿的问心无愧,看似铁石心肠,实则是蠢。”

老人转头问道:“这点道理,听得明白?”

陈平安点点头,“听得明白。”

老人又问,“那该怎么做?”

陈平安说道:“不知道。”

老人一挑眉头。

陈平安见机不妙,身形飘荡而起,单手撑在栏杆,向竹楼外一掠出去。

却不是直线轨迹,猛然间使了一个千斤坠,落在地面,同时不惜使出一张方寸缩地符,又一拍养剑葫,让初一十五护住自己身后,再驾驭剑仙先行一步,重重踏地,身如奔马,踩在剑仙之上,坚决不御剑去往那视野开阔的云海之上,而是紧贴着地面,在山林之间,绕来绕去,快速远遁。

一气呵成。

显然是早就打好腹稿的逃跑路线。

二楼老人没有出拳追击,道:“若是对待男女情爱,有这跑路本事的一半,你这会儿早就能让阮邛请你喝酒,大笑着喊你好女婿了吧。”

————

夜幕中,寅时末。

天即将亮。

陈平安独自坐在临近落魄山山巅的台阶上。

一身酒气的朱敛拾阶而上,坐在陈平安脚边的台阶上,转头笑道:“少爷,有家不得回,确实惨了些。”

陈平安叹了口气,“是我自找的,怨不得别人。”

朱敛问道:“天快亮了,如果少爷不困,不如我们一起去趟龙泉新郡城?去接了那位如今算是半个落魄山子弟的外乡少女,实不相瞒,老奴这副尊荣,是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才让他们相信自己是落魄山的山上人,说话还算做得准,但是那户人家也提了要求,希望落魄山的主事人,能够露一面,不然他们不敢就这样让那少女离家入山。所以说还是得少爷你亲自出马。”

陈平安点头笑道:“行啊,刚好会路过北边那座风凉山,我们先去董水井的馄饨铺子瞧瞧,再去那户人家接人。”

朱敛呵呵笑道:“那咱们还可以路过龙泉剑宗的祖山呢。”

陈平安一脚轻轻踹去,朱敛不躲不闪,硬挨了一下,哎呦一声,“我这老腰哦。”

陈平安站起身,吹了一声口哨,声响悠扬。

那匹并未拴起的渠黄,很快就奔跑而来。

陈平安没有翻身上马,只是牵马而行,缓缓下山。

他习惯了与渠黄相依为命、游历四方而已。

陈平安问道:“郑大风睡了?”

朱敛搓手笑道:“未必,估计大风兄弟这会儿还躺在被窝里,看我借给他的一本神仙书吧。”

陈平安黑着脸,后悔有此一问。

赶紧转移话题,“那郡城少女姓甚名甚?”

朱敛答道:“岑鸳机。”

陈平安说道:“挺怪的一个名字。”

朱敛继续道:“这么一位豆蔻少女,身材高挑,比老奴还要高不少,瞧着纤细,实则仔细观察之后,就发现腴瘦得当,是天生的衣裳架子,尤其是一双长腿……”

陈平安无奈道:“你是给落魄山挑弟子,还是给自己挑媳妇?”

朱敛喟叹道:“老奴是有心杀贼惜无力啊。”

陈平安瞥了眼朱敛,“一个远游境武夫,你自己信吗?”

朱敛改口道:“那就是老当益壮,有力杀贼,没奈何洁身自好,无心杀贼?”

陈平安说道:“以后她到了落魄山,你和郑大风,别吓着她。”

朱敛笑道:“少爷未免太小瞧我和大风兄弟了,我们才是世间顶好的男儿。”

陈平安停步不前,将咫尺物交给朱敛,“我自己去郡城那边接人,地址我记得。将咫尺物交给郑大风,他晓得开山之法,本就是他送给我的,我并未重新炼化,这里边的酒水,还有一些草书字帖,以及许多小件的古董珍玩,各自应该埋在何处,放在何地,你朱敛是行家,与郑大风一起谋划谋划,我信得过你们的眼光。”

朱敛接过了那块咫尺物素白玉牌,只得转身登山,好心提醒道:“接到了岑鸳机,少爷不用着急赶路,适宜踏秋,赏景缓行,莫要错过了沿途景色。就是……小心阮师傅误会了少爷。”

陈平安刚想要让朱敛陪在身边,一起去往龙泉郡城,佝偻老人如一缕青烟,转瞬间就已经消逝不见。

陈平安牵马下山,忧心忡忡。

随后一人一骑,跋山涉水,只是比起当年跟随姚老头风餐露宿,上山下水,顺利太多。除非是陈平安故意想要马背颠簸,拣选一些无主山脉的险峻小路,不然就是一路坦途。两种风景,各自得失,入眼的画面是好了还是坏了,就不好说了。

在一天黄昏中,陈平安牵马来到风凉山的半山腰,找到了那家馄饨铺子,见着了身材愈发高大的董水井。

董水井满脸笑意,也无太多热闹寒暄,只说稍等,就去后厨亲手烧了一大碗馄饨,端来桌上,坐在一旁,看着陈平安在那边细嚼慢咽。

陈平安笑着感慨道:“如今就只能希冀着这馄饨味儿,不要再变了,不然庄稼地无人耕作,小镇的熟面孔越来越少,陌生的邻居越来越多,处处起高楼,好也不好。”

董水井笑着不说话。

除了齐先生之外,李二,还有眼前这个年轻人,是少数几个早年真正“看得起”他董水井的人。

尤其难能可贵的事情,还在于陈平安当初与林守一相伴远游,董水井则主动选择放弃了去大隋书院求学的机会,照理说陈平安与林守一更加亲近,可是到了他董水井这边,相处起来,还是两个字而已,真诚,既不故意与自己拉拢关系,刻意热情,也从不为之疏远,看轻了他满身铜臭的董水井。

董水井会珍惜的。

陈平安依旧像上次返乡,与董水井相聚时差不多,聊了山崖书院那拨人的近况,也说些自己远游别洲的趣闻。

董水井也说了自己在风凉山和龙泉郡城的事情,久别重逢,双方的故人故事,都在一碗馄饨里边了。

听说陈平安要去龙泉郡城,得知陈平安还是第一次去那边,董水井便打算稍早打烊,关了铺子,只是一想到有可能会有香客赶夜路下山,就将钥匙交给店里伙计,这才陪着陈平安一起离开风凉山,往北边的郡城行去,那边,灯火辉煌如昼,远远望去,就是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董水井便问了大骊铁骑南下,宝瓶洲中部的形势。

陈平安一一说了。

董水井轻声道:“大乱之后,商机蛰伏其中,可惜我本钱太少,在大骊军伍中,也谈不上什么人脉,不然真想往南边跑一趟。”

陈平安想了想,“在书简湖那边,我认识一个朋友,叫关翳然,如今已是将军身份,是位相当不错的世家子弟,回头我写封信,让你们认识一下,应该对胃口。”

董水井直截了当道:“行啊,若是真做成了买卖,就从我那边,抽一成给你。”

陈平安点头道:“没问题。”

董水井笑道:“还担心你会拒绝。”

陈平安也笑了,“那以后还怎么与你做朋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