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扩张之路 > 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族内阁与铁路国有

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族内阁与铁路国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所以这个内阁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差,但是与畸形的内阁人事搭配相比,阁员们身上的优点已变得无足轻重、毫无意义。

总部大楼的会议室里,革新会的主要成员都在讨论着这张名单。

而坐在两侧的李良等人,却是在用诡异的目光看着严绍。

当初‘国会请愿同志会’请愿成功时,严绍曾经和他们说过让他们准备看好戏。如今好戏上演了,他们却觉得严绍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件事了…

并不清楚李良和严绍曾经的谈话,已经成为武装部部长的付修明在看完摆在面前的报纸后,有些急切的看着严绍道。“老板,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发动了?”

听到付修明的话,其它人也都望了过来。

在他们看来清廷这么做无异于自绝于天下,现在因为‘皇族内阁’的事,全天下的人都已经对清廷失望,就连那些原本热衷于和朝廷合作的立宪派也是如此,现在这个时候起事无疑是最合适的。

严绍也有些心动,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还需要在等一段时间…”

“等一段时间?”

“没错。”说着严绍看向一旁正负责记录的颜永年。“新城那边的进展如何了?”

“很快。”听到严绍正在问自己问题,颜永年连忙回答道。“根据估计,最多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能竣工。”

“一个月…”严绍点点头。。

如果就这么冒然举事的话,很难说会不会把所有的吸引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就好象武昌起义时,武昌革命军被北洋军围攻的局面。

严绍虽然自信自己手底下的部队比巡防营强,甚至不会逊色于安徽新军。问题是严绍手底下的部队仅有不到1000人,就算算上正在收买的巡防营也不过才2000多人,根本不可能是北洋新军的对手。

毕竟这时的北洋新军不但在质量上占优,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重武器——————虽然只是一些75口径的火炮而已。

所以冒然宣布起事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至少在那座新城竣工前是如此。

芜湖新区,也就是所谓的芜湖新城,名义上是专门建给职工的职工生活区,但实际上却和一座城市没什么区别。甚至比一般的城市更合理。同时按照设计,这座城市也能容纳十多万人的人口。

只要新区竣工,严绍就等于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同时也等于是有了一道坚实的后盾。就算武昌起义没有发生,让严绍不得不自行起义,并导致北洋军的围攻,严绍也可以凭着这座城市坚持很长时间,直到其他省份相应为止。

“无论是按兵不动,还是起事,都要等到江畔的新区竣工再说。”稍微想了想后,严绍拿定主意道。“而且保不准清廷还会做些更蠢的事情…”

彼此互相看了看,李良他们点了点头。

对于严绍所谓的更蠢的事情,他们到不是很确信,毕竟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上已经很难有比皇族内阁更蠢的事情了。

只是等到了第二天的时候,看到刚从燕京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李良他们却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连带着在看严绍的时候,也像是在看一个能未卜先知的妖孽一样。

1911年5月9曰,也就是皇族内阁成立的第二天,清廷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清政斧颁布“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四川百姓及士绅顿时爆发出了极大的愤怒。

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川汉铁路和其他几个省的铁路不同,其他几个省的铁路股票大多都是当地的士绅和商人购买的,而四川不一样,购买股票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农户,不,与其说购买,到不如说是强迫…

川汉铁路公司是于1904年1月在著名的新派官僚、四川总督锡良的主持下创办,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铁路公司。公司“不招外股,不借外债”,资金来自4个途径:政斧投资、商人投资、抽租之股、公利之股。

需要解释的是后两项,抽租之股简称租股,是摊派在全省农户头上的股份,当时规定全省农户凡年收租十石(每石120斤)粮食以上者,按其当年实际收入的百分之三抽取“股金”。公利之股则是以铁路公司的名义投资其他项目获得的收益。

问题就出在租股上,虽说租股也分红利,但当时最小面额的股票是50两,绝大多数老百姓交的租股远远达不到这个数目,因此铁路公司先开收据,等他们逐年交纳凑足50两了再拿收据换股票,而这对于那些刚够标准的农户来说至少要六七十年才能凑够一张股票。

因此百姓手里连一张股票都没有,红利全部到了租股的收取机构官府手里。所谓租股,实际上等于增加了一种“个人所得税”,这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民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